10月17日~18日,第四届钢铁、焦化行业超低排放与绿色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加快推进实施钢铁、焦化行业超低排放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引领绿色发展、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等问题开展研讨,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平台,展示技术成果和工程应用案例。
快三推荐网站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主办。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绿色过程制造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陈运法、民建中央能源与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杨尚宝、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项目处处长佟彦超等领导出席并参加了会议。以及来自政府相关部门、钢铁企业、焦化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工程技术相关等单位的400余名行业人士参加了本次会议。
杨仁树在会议上致辞表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遇到新的挑战,同时也是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把绿色低碳和安全环保作为首要责任,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钢铁、焦化行业高质量的发展,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佟彦超表示,钢铁超低改造必须以质量为核心。钢铁企业要高质量实施超低排放改造,要对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大宗物料产品清洁运输和监测监控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把超低排放贯穿于全工序、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并形成企业理念和生产习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教授侯立安在题为《疫情视域下的工业厂区空气质量控制》的主旨报告中指出,面对肆虐的疫情,要加强空气净化技术及装备研发,尤其适用于病毒微生物的去除技术,改善厂区空气质量,保障人体健康。并介绍了云式无菌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环境监测)机器人等技术装备的应用情况。
河钢集团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王新东作了《河钢集团绿色低碳发展实践与展望》的主旨报告。他介绍,河钢集团已累计投入203亿元实施了430余项节能环保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环保成果,河钢唐钢、河钢邯钢先后被评为国家“绿色工厂”。他表示,“十四五”期间,河钢集团将继续践行“人、钢铁、环境和谐共生”的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从流程变革、区位调整、转型升级、提高能效、布局前沿低碳技术等方面打造绿色低碳的新一代流程钢厂,努力成为钢铁行业中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志性企业,持续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天义在题为《烟气超低排放技术及最新进展》的报告中,肯定了近3年来行业超低排放技术发展取得的长足进步,并对比分析了湿法脱硫+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脱硝、半干法脱硫+SCR脱硝、错流及逆流活性炭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等的优缺点。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凡作了《钢铁行业废气系统控制与源减排分析》主题报告。他表示,钢铁行业通过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与2016年相比,2019年“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2%、重污染天气减少了40%。大气中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高,造成大气氧化性增强,是重污染期间二次PM2.5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而保产能条件下的污染源减排是控制方向之一。
北京科技大学原校长张欣欣作了题为《能源高效利用与污染超低排放炼焦技术研发进展》的主旨报告。他坦言,当前焦化行业仍存在煤质要求高、污染严重、能耗高、成本高等问题,并表示研究炼焦新方法、新技术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他进一步介绍,我国焦炉结构经过了成堆干馏、倒焰式焦炉、废热式焦炉、蓄热式焦炉4个发展阶段。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朱廷钰在题为《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技术进展及绿色发展建议》的报告中强调,推进超低排放是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必经之路,行业将通过“三步走”战略(现阶段实现超低排放、2030年实现低碳冶金、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绿色钢铁。并提出了钢铁生产绿色化、排放计量合理化、超低排放节能化、全污管控可行化、工序控污全面化的钢铁行业绿色发展建议。
此外,本次大会针对行业热点问题,特别设立了11个专题分会场,分别是污染物全过程减排及节能耦合技术分会场、烧结(球团)烟气脱硝技术分会场、焦炉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分会场、钢铁细颗粒物超低排放技术与系统节能分会场、高炉煤气净化技术分会场、钢铁及焦化行业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排放与控制分会场、钢铁及焦化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技术分会场、工业炉窑节能减排新技术分会场、污染物监测技术分会场、钢铁及焦化行业污染调控和成本效益模拟技术分会场、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分会场。
会议同期举办了钢铁及焦化行业超低排放高级研修班,以及烟气环境监测及治理新技术、新产品、新仪器展览,环保科技成果展等活动。
更多信息请进入法钢耐磨钢板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