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进入钢铁领域会有什么后果(二)

  中国钢铁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年均产量增速保持在10%以上,至此,中国钢铁产量已占全球产量的一半,目前,人均钢材表观消费量达到488公斤/年,人均消费强度已经和日本、德国相当,位居世界前列。

  从企业发展看,中国钢铁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逐步成长,具备国际竞争力。从对外贸易看,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钢材5712万吨,而同期进口钢材仅为646万吨。在2016年度世界企业500强企业中,河钢集团、宝钢集团、沙钢集团、新兴际华集团、首钢集团五家企业入围。同时,在2015年的全球前十家钢铁企业中,中国也占据一半席位。

  从环保情况看,我国2015年执行的新环保法,对钢铁企业的环保要求提高,吨钢环保成本已经在200元以上,2015年我国钢铁行业的吨钢能耗571千克标煤,吨钢耗新水量3.26吨,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降到0.88千克,这些指标均处于世界前列水平。

  其次,外资进入钢铁领域,会对中国钢铁产业实现一定的“补链”和“强链”效果。

  一是适当引导投资方向,弥补产业发展短板,外商投资将起到“补链”作用。

  从产业链条上看,外资企业首先会围绕其既有产品来延伸发展,突出钢铁下游行业的增值服务。目前,外资企业在我国建立分支机构为其产品做延伸服务。所以,鼓励外商构建钢材贸易、运输、加工、仓储为一体的综合化服务商,打造钢铁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设服务型制造,做强钢铁产业的二三产融合发展。

  从经营项目上看,我国钢材进口量的八成以上为高端板材品种,下游行业对其后续加工的要求高,需要剪切、冲压等工序,为进口钢材用户提供配送加工协作。比如,浦项制铁以前一直努力布局中国市场,苦恼于参股形式投资,与沙钢、本钢等国内钢厂合办板材加工项目中处于被支配地位,现在,这类外资已在利用自贸区政策建设临港配送加工专业企业,在内陆放开限制,这些企业将会把服务开拓到各地,有助于国内建设钢铁产品综合化服务企业。

  二是鼓励产业兼并,吸引外资技术,外商投资将起到“强链”作用。

  一般而言,大型综合钢铁企业的占地规模庞大,一个钢铁冶金联合基地项目的建设用地规模在10万平方公里以上。而当前,国内钢铁产业去产能任务繁重,僵尸企业尾大不掉,形成社会资源配置失衡和浪费。因此,未来外商建设冶炼基地,有必要引导外商对业绩差企业进行整合,发挥外资企业的鲶鱼效应,让竞争能力较弱的中小钢铁企业加速洗牌。借助外商的全球技术背景,推动钢铁产品升级,实现产品线的拾遗补缺,将推动国内钢铁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发展。

链接:外资进入钢铁领域会有什么后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