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而摸清我国当前僵尸企业的情况是重要前提。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27日发布国内首份完整的僵尸企业研究报告。该报告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1998-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库,对中国僵尸企业进行了全面研究指出,钢铁、房地产等五大行业比例最高。
报告提出新的识别僵尸企业的方法:如果一个企业在当年和前一年都被FN-CHK方法识别为僵尸企业(即企业获得的贷款利息率低于正常的市场最低利息率),那么该企业在当年就是僵尸企业。
报告指出,分年份来看,2000-2013年,中国工业部门的僵尸企业比例最高时(2000年)大约30%,此后呈下降趋势,并在2004年之后保持稳定。2005-2013年的工业部门僵尸企业比例大约为7.51%。这说明中国僵尸企业的问题是在逐渐缓解的。
分行业来看,利用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快三推荐网站发现:僵尸企业比例最高的五个行业是:钢铁(51.43%)、房地产(44.53%)、建筑装饰(31.76%)、商业贸易(28.89%)和综合类(21.95%);僵尸企业比例最低的五个行业是:银行(0.00%)、传媒(4.12%)、非银金融(4.65%)、计算机(5.23%)和休闲服务(5.88%)。
此外,分地区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南部地区僵尸企业比例比较低,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僵尸企业比例较高;分所有制来看,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僵尸企业的比例最高,民营企业和港澳台及外商企业中僵尸企业的比例相近,且远低于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僵尸企业的比例;分规模来看,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的僵尸企业比例最高,但由于基数比较小,大部分僵尸企业还是小型企业;分年龄来看,随着企业年龄的增长,僵尸企业的比例越来越高。成立1-5年的企业中,只有约3%的企业是僵尸企业;而在成立超过三十年的“老”企业中,约有23%的企业都是僵尸企业。
该报告分析认为,导致僵尸企业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五大方面: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政企合谋,地方政府之间和国企之间的恶性竞争,大规模刺激的后遗症,外部需求冲击,银行的信贷歧视。
报告提出五项减少僵尸企业的建议:第一,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尤其是慎用产业政策。不要给缺乏效率、生存无望的僵尸企业提供各种补贴或迫使银行发放贷款。第二,完善国资委对国企的考核指标,警惕国企光是做大而没有真正做强和做优。第三,强化银行的预算硬化。加强对银行体系的监管,减少地方政府对辖区内银行的行政干预。第四,多渠道化解过剩产能,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改制分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网。第五,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关键是明确国企定位。进一步对国企进行分类改革,明确哪类国企要承担政治和社会功能,哪类国企是纯粹的市场化企业。对于前者,限制数量,当做特殊企业来对待;对于后者,加强市场化考核,鼓励做强做优。
据了解,报告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反腐败与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年度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反腐败与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聂辉华等人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