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最大、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巴西,曾一度是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梦寐以求的铁矿石供应地。其与世界最大铁矿石生产商淡水河谷(Vale)联手创建的巴西钢厂CompanhiaSiderúrgicadoAtlantico(下称CSA),被当地官员称为“一个伟大事业的开端”,却在投产五年后负债累累,两位合作伙伴双双急于退出。
淡水河谷先行一步。4月4日,淡水河谷宣布拟将持有的CSA26.87%股权,以“象征性价格”出售给大股东蒂森克虏伯。交易完成后,蒂森克虏伯拥有CSA全部股权。
蒂森克虏伯在回复界面新闻记者邮件采访时表示,上述交易合同及“象征性价格”的细节尚未公布。交易完成时间取决于蒂森克虏伯监事会是否批准,以及一些先决条件的履行和批准,包括巴西反垄断协会(ConselhoAdministrativodeDefesaEconômica,CADE)的批准。
蒂森克虏伯同时在上述邮件中对界面新闻记者称,通过上述交易,“蒂森克虏伯能够理顺CSA的管理结构,降低复杂性和风险,并为CAS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淡水河谷则声明,若蒂森克虏伯后续将股权出售给第三方,淡水河谷将有权获得相应比例的收入。此前,蒂森克虏伯已明确表示“将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剥离这家巴西钢厂。
“这多少有种‘委托’的意思,小股东先走,再由大股东全权处理。”上海爱钢“我爱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对界面新闻记者称,淡水河谷或是出于自身经营压力较大的考虑而率先退出CSA。
淡水河谷称此次交易的目的在于“精简资产”,“巩固淡水河谷出售非核心资产的策略,以及保存财务实力的承诺”。去年淡水河谷由盈转亏,净亏损121.3亿美元(约合785.5亿元人民币),总负债达288.5亿美元(约合1868.3亿元人民币),同比基本持平。
路透社报道称,淡水河谷首席执行官费慕礼(MuriloFerreira)曾于今年2月表示,该公司将出售100亿美元(约合647.6亿元人民币)资产以削减债务。
2015财年,CSA负债26亿欧元(约合191.2亿元人民币),今年一季度则亏损7400万欧元(约合5.4亿元人民币),成为淡水河谷的一大包袱。
上述交易完成后,淡水河谷将不再对CSA的未偿还债务承担任何其他责任,但与蒂森克虏伯已订立的铁矿石买卖合约依然有效。
钢铁研究专家马忠普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全球经济表现不佳,包括铁矿石在内的大宗商品均在谷底徘徊,“一度大举扩张的铁矿石和钢铁公司,都被迫收缩投资,趁机处置不良资产,严控经营风险。”
CSA正是蒂森克虏伯在十年前向南美扩张的产物。早在2004年,当时有“世界钢铁大王”之称的蒂森克虏伯,将目光锁定巴西铁矿石资源。随后与淡水河谷在里约热内卢合资建设CSA,计划利用巴西的优质矿石资源,就地生产高品质、低成本板坯,供应蒂森克虏伯位于美国阿拉巴马州轧钢厂(年产400万吨)和德国杜伊斯堡钢厂(年产1800万吨),以进一步生产高端钢材。
这家年产500万吨板坯的钢厂于2010年正式投产。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是巴西近15年来最大的外资项目,甚至得到了时任巴西总统卢拉(Lula)的重视,其号召5万名当地工人参与该项目修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巴西通胀加剧、货币升值、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导致板坯生产成本骤增。CSA项目投资严重超支、工程数次延期,加上环保问题纠纷等诸多因素,CSA自投运至今一直处于亏损境地。
在蒂森克虏伯2014/15财年各大业务迎来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唯独美洲钢铁业务亏损1.4亿欧元(约合10.3亿元人民币,调整后息税前),较上年亏损进一步恶化。
除CSA外,蒂森克虏伯的美洲钢铁业务还曾包括位于美国阿拉巴马州的轧钢厂。后者已在2014年2月以15.5亿美元(约合11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安赛乐米塔尔和新日铁住友金属公司。目前,蒂森克虏伯的美洲钢铁业务仅剩CSA。
受CSA拖累的蒂森克虏伯早在2012年已萌生退意,却始终未能找到买主。如今,蒂森克虏伯离开巴西的愿望更加迫切。这个曾经的新兴“市场明星”已告别“黄金十年”,逐步走向衰退边缘。
巴西地理统计局(IBGE)3月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巴西的经济总量在2015年萎缩了3.8%,创下过去25年最糟记录。大多数市场人士均认为情况不会很快好转。巴西央行的调查显示,2016年该国经济将继续萎缩3.45%。倘若如此,巴西将陷入自1901年有记录以来时间最长、幅度最大的经济滑坡。
蒂森克虏伯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田坤(TiloQuink),在今年初接受界面新闻记者专访时曾表示,蒂森克虏伯“不看好未来几年的钢铁行业前景”,且正计划将CSA“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剥离掉”。
尽管蒂森克虏伯位于欧洲的钢铁业务仍在盈利,却依然可能在全球钢铁行业低迷的局势下进行大规模重组。
4月2日,《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蒂森克虏伯已与印度塔塔钢铁公司(TataSteelLtd.)展开谈判,计划将双方旗下的欧洲大陆钢铁业务合并在一起,原因是过剩产能继续导致钢铁价格及其利润承压。